王静个人简介

发布时间:2021-04-12文章来源:材料学院 浏览次数:

姓名:

 王静

职称:

 教授

所属二级机构:

 金属材料工程

通讯地址:

 中国·百色·右江区中山二路21

邮编:

 533000

E-mail

jmsdxwangjing@163.com

从事专业

材料学

学习与工作简历:


2019-目前:百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;

2018-2019 复旦大学新能源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;

2014-2018黑龙江省省高校生物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,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,博士生导师;

2013-2014年 佳木斯大学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,主任;

2012-2013美国Maryland大学 生物分子与核能工程系访问学者;

2008-2012年佳木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 系主任

2004-2008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,获工学博士学位;

2002-2004年 佳木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讲师;

2000-200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,获工学硕士学位;

1996-2000年 佳木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助教;

1992-1996年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机械系 获工学学士学位。


讲授主要课程

金属材料学

研究方向

金属二次电池关键材料;陶瓷基复合材料及表面工程

代表性成果


(文章、专利、项目、工程应用等)

1. Porous Si@C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ies Based on the self-polymerization of Dopamine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, 2020。通讯作者

2. B-Doped Si@C Nanorod Anodes for High-Performance Lithium- Ion Batteries.Journal of Nanomaterials, 2019.12.. 通讯作者

3.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Slag Splashing Technology of Converter in China,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, 2018. 通讯作者

4. 铸造纳米硅包覆碳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.第十五届全国金相与显微分析学术年会论文集,2017.07,西宁,第1作者。

5. Scalable Synthesis of Defect Abundant Si Nanorods for High-Performance Li-Ion Battery Anodes. ACS Nano, 2015,第1作者。

6. 一种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Si@C-RG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. 专利号:ZL201510084599.6。第1发明人。

7. 原位形成Li2S-生物质碳正极和铸造形成纳米硅负极全电池储锂性能研究,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ZD 2016-001),2016-2019, 30万,主持。

8.压电陶瓷/矿物中药自然铜协同诱骨机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1100687), 2012-2015, 30万,主持。


荣誉和奖励


2008年度黑龙江省省高校创新人才;

2009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(排5);

2012年度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;

2013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(排1);

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(排2);

2015年校优秀共产党员;

2016“法尔胜杯”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,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;

2016、2018年校科技先进个人。


参加学术团体、任何职务

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理事;中国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青年委员会委员;黑龙江省表面工程学会理事。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& Engineering》、《Biomaterials》、《Carbon》、《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》、《Materials letter》等十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。

其他

 

 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cgxy

友情链接